你的位置:高德娱乐 > 关于高德 >
后龙潭三杰:周恩来的长线,钓到了大鱼
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55    点击次数:93

胡宗南败退台湾后,估计做梦都在想一个问题。

当年,他在长沙不过是随意搞了个服务团,人数总共才50左右。

可他到死都没有想明白,这么小的一个临时性组织,怎么就混进来两个红色高级情报人员?

混进湖南服务团的两个人叫熊向晖和陈忠经,再加上一个混入西安战地服务团的申健,这三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后龙潭三杰。

这里的龙潭不是地名,是指他们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的龙潭虎穴展开秘密工作。

还有更巧的事,后龙潭三杰都在胡宗南的部队里工作。

熊向晖长期担任胡宗南的机要秘书,胡宗南部队的重大机密,基本都要经他的手。

陈忠经是西安三青团的高级干部,主要负责宣传工作,而申健则掌握了三青团的特务和情报组织。

这三个人经常向延安传递重要情报,多次立功。

周恩来称赞他们是继钱壮飞、胡底、李克农之后的后龙潭三杰,都为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熊向晖、陈忠经、申健

周恩来是胡宗南一生中最佩服的人之一,二人早在黄埔军校时期,便已经建立了深厚友谊。

但胡宗南想不到的是,正是因为周恩来很看重他,才会安排了这么多人早早就潜伏在他的部队里。

周恩来料定胡宗南日后有大发展,所以提前布局,放长线。

如果胡宗南得知真相竟然是这幅模样,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。

事情还要从黄埔军校开始聊起。

01

胡宗南是个小矮子,有明显的身体短板。

当年他通过了黄埔军校在上海的初试,坐船去广州参加复试时,考官就因为他个子太矮不给他报名。

按理说,军校不会如此轻率拒绝通过初试的考生,主要是胡宗南遇到了个麻烦事,编制名额太少,学生太多。

黄埔军校一开始只准备招收324名学生,结果仅广东就来了上千人,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学生,录取比都快达到10:1了。

招生形成了一边倒的买方市场,学校自然就会对学生挑挑拣拣,才有底气挑肥拣瘦,有“瑕疵”的通通不要。

更别说,还有很多学生通过走后门,抢占了不少名额。

比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,他给蒋介石写了个条子,条子上只有一句话“将来便于开展北方革命工作”,便把11名来自陕西的考生塞进学校里了。

胡宗南没有背景,也没有人帮他说话,在已经被拒绝的情况下,他又是如何突破人生第一道关口,杀进黄埔军校的呢?

很简单,抢占道德制高点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
反正已经被淘汰了,与其灰溜溜的回家,不如做最后一搏,来一个先声夺人。

胡宗南因为个子矮被淘汰后,他并没有自暴自弃,在伤心了一会后,也不知道从哪生出一股勇气,找到那个淘汰自己的考官,扯开嗓门高声质问他:

你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?革命是青年的义务,救国是青年的责任,国家现在成了这个样子,再不发动青年,还有希望吗?

刚刚还很神气的考官,听到胡宗南这样一番质问,也被问得瞠目结舌,不知该如何回答了。

随后胡宗南连珠炮一样,从国家未来,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念,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有理想、有热血,却因为个子矮而被歧视的爱国青年。

胡宗南的高声喊叫,引起了廖仲恺的注意,廖仲恺是黄埔军校党代表,胡宗南的话都说在了这个国民党元老心头,越听越敢动。

他特批,准许胡宗南报名,如果考试结束后成绩合格,身体健康,就应该收录他。

胡宗南的小智计成功了。

反正吹牛皮又不用上税,到了新环境后身份是自己给的,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,还不都全靠自己一张嘴。

他自己不说,难道还会有人知道他当小学教员的时候,沉迷于麻将不可自拔,欠了一屁股赌债,被债主堵门?

他自己不说,难道会有人揭穿他的实际年龄已经29了,根本不符合黄埔军校25岁以下的录取限制?

本来就是无背景的底层出身,再不耍点小无赖,怎么翻身?

况且还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耍流氓。

而胡宗南这个人是有才华的,他14岁开始读书,从小学到初中,每次考试都是前二,后来去当了小学教员。

在到处都是文盲的时代,胡宗南的学历算是很高的,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对他来说太简单了。

他报上名后,顺利通过考试进入革命的黄埔。

02

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时期的表现,顶多算是先进,跟最拔尖的那一批还有差距。

蒋先云、贺衷寒、陈赓号称黄埔三杰,这三个人各有特色,蒋先云是公认的学习尖子,当仁不让的学霸,是左派领袖。

贺衷寒的笔杆子很厉害,还是一个坚定的反共分子,起先他也是一个倾向革命的人,还曾去过莫斯科参加革命团体代表大会,差一点就加入中共。

结果在莫斯科的时候,贺衷寒跟张国焘发生了严重分歧,回国后,张国焘就把他赶出共青团了,从此之后,贺衷寒就成了坚定的反共分子,是黄埔军校的右派学生领袖。

跟这些人比,胡宗南就是一普通学生,长得又矮,成绩不高不低,自然也就不太吸引人注意。

何应钦和胡宗南

但他还是被周恩来注意到了,因为胡宗南的思想倾向左右不定,既对三民主义感兴趣,也跟左派来往密切。

胡宗南在黄埔读书时,跟共产党员李之龙是好朋友,在一众左派朋友的感染下,胡宗南的思想也逐渐偏左。

周恩来早就想培养胡宗南入党,经常找他去办公室谈话。

其实,论年龄,胡宗南比周恩来还要年长两岁。但胡宗南就是对周恩来钦佩有加,可最后他还是没有入党,加入了右派孙文主义学派。。

老蒋也例行公式般的拉拢过胡宗南。

蒋介石这个人很有意思,他极其佩服曾国藩,经常读曾国藩的《冰鉴》,这是一本识人、相人的书,曾国藩每到用人的时候,定会亲自把人找来,搞一场一对一的面试。

蒋介石有样学样,他在黄埔军校当校长的时候,早已把这个学校当成了培养自己政治班底的工具。

故此,每周他都要亲自接见10余位学生,跟学生谈谈话,面面相。

胡宗南也被蒋介石找去谈过话。

胡宗南的卖相不好,没有给蒋介石留下什么特殊印象,倒是胡宗南浙江人的出身,被蒋介石记住了,“阿拉小同乡”也算是一道护身符了。

有人讲,胡宗南因为是跟老蒋都是浙江人,经常拍老蒋马屁,所以才深得老蒋信任,官运亨通。

都是浙江人,这确实是一个因素,但不是必要条件。

胡宗南之所以被老蒋和周恩来同时注意到,主要是这个人有过高光时刻。

1925年2、3月间,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,在棉湖一带和陈炯明的军阀部队打了一场军事史上十分著名的战役——棉湖战役。

当时的情况比较危险,陈炯明派出自己的大将林虎带着2万人,从左右两路包抄黄埔校军。

林虎本为复仇而来,居高临下士气高昂自不必说,仅是正面冲击的主力就达1万余人。

反观黄埔军第一团仅1000余人,且东征以来连续作战,疲惫不堪,战斗力已有所下降。

如此劣势,黄埔学生军却依然跟林虎打的有来有回,悍不畏死,不得不说,那个时候的学生报考黄埔军校,是真的有必死之心。

胡宗南在此战中的表现尤其亮眼,上午11点左右,一支敌军突入一团阵地,直扑指挥部,而胡宗南就靠着两挺机枪,死死顶住了敌军的进攻,一步未退。

局势困难,周恩来、蒋介石等领导,都亲自上阵了,也都看到了胡宗南用机关枪扫射敌人,坚持不退的高光时刻。

一个小矮子手持机枪,在战火中就跟个战神一样,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,让人印象深刻。

此后,蒋介石就相中了这个年轻人。

战后论功行赏,胡宗南快速从排长升为副营长。

当时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大多都是大头兵,排长总共也才40多个,而营长一级的学生,寥寥无几,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,最牛学生蒋先云也才代营长。

胡宗南不仅打仗勇猛,也有带军才能。

1925年10月,黄埔军第二次东征陈炯明,在海丰一战后,胡宗南升任营长。

而在河婆横峰一战中,当第一师后路被陈军截断的危急情势下,胡宗南以冷静的头脑与果断的决策,亲率李铁军的第六连,夺取了生命攸关的制高点,使黄埔军免于陷入绝地。

这样的表现,让蒋介石进一步确认,胡宗南是一个可培养的人才。

1926年,北伐开始后,胡宗南已经是上校团长了,不要小看团长职位。

第一军是老蒋的嫡系部队,共有三个师九个团,而黄埔学生担任的最高职务就是团长。

换句话讲,胡宗南从黄埔毕业后,不知不觉中就成了黄埔一期学员里混得最好的那一批。

后来老蒋制造中山舰事变,发动四一二政变,黄埔一大批顶尖学生,要么战死,要么跟老蒋分道扬镳了,唯独胡宗南忠心耿耿,留了下来。

矮个子里拔将军,蒋先云等顶尖大牛都走了,胡宗南反而突出来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黄埔一期还有个学员,一开始比胡宗南还不起眼,沉默寡言,看着很呆。

最后却异军突起,力压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,成了开国元帅,这个人就是徐向前。

这可真是,真人不露相。

有空聊一聊徐帅,一直以来,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个元帅的实力。

03

1931年初,胡宗南升任第一师中将师长,坐实了天子门生的地位。

1932年,蒋介石授意心腹贺衷寒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,这个组织是老蒋仿照意大利黑衫党组建的,号称蓝衣社。

老蒋还钦定了十三人为该组织骨干,被称为十三太保。

蒋介石和胡宗南

胡宗南高举十三太保之首,被黄埔系的国民党军官称为“太子”。

此后,胡宗南就开始学习老蒋,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军事体系,搞出来一个黄埔系的少壮派集团。

这就是胡宗南厉害的地方。

这个人的军事水平可能不是拔尖的,可是搞政治的水平很高,非常擅于团结人,笼络了一帮人。

1937年9月,胡宗南率领中央军嫡系参加淞沪会战,同时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,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。他也是黄埔系第一个军长、第一个兵团总指挥、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,第一个将军。

胡宗南五个第一加身,可见蒋介石非常器重他。

淞沪会战结束后,胡宗南奉蒋介石命令,率领第十七集团军返回西北巩固黄河防线。

在回防西北前,胡宗南为了补充自己的兵力,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战地服务团,招募青年入伍。

接到这个消息后,周恩来决定针对胡宗南的喜好,选取几个人接机安插进胡宗南部,布置成闲棋冷子,为将来做打算。

当时,已于1936年加入中共的清华学生熊向晖,在1937年6月奉组织命令回老家武昌调查社会动态。

熊向晖前脚刚到武昌,后脚七七事变就爆发了。

清华、 北大、南开三校组成临时大学,在长沙开学,熊向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,赶往长沙,跟组织接上了联络。

接头人员告诉他:上级指定你不要暴露党员面目,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,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。

有不少临时大学的学生都加入了这个服务团,胡宗南听后,对这个服务团非常重视,人还在江苏的时候,就专门打电话来问候。

后来,服务团经过武昌,指导员告诉熊向晖等人,胡宗南已经到了武昌,即日起不准外出,等候胡先生传见。

胡宗南这是把蒋介石在黄埔军校,挨个接见学生的识人法子也学了去。

胡宗南手拿点名册,把服务团学生分成三批,挨个点名,被点到名字的就要上前聆听胡宗南的教诲。

熊向晖待在人群里,就在琢磨如何引起胡宗南的注意,毕竟组织上交待他要打入胡宗南内部,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。

熊向晖也挺有意思,为了引起胡宗南的注意,他设计了一整套应答措施。

被喊到名字的时候,熊向晖故意违例,不跟其他人一样站起来行军礼,而是坐在位置上举手示意,也不回到“有“,而是回”我就是“。

果不其然,这一套程序立马给胡宗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胡宗南问他:为什么到本军来?

熊向晖:参加革命。

胡宗南一怔:熊先生来本军是为了参加革命?

熊向晖答:孙中山先生遗嘱第一句就是“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”,贵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,到贵军来当然是参加革命。

随后熊向晖又跟胡宗南对答了几次,句句不离孙中山先生,给胡宗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。

胡宗南对熊向晖的表现非常满意,毕竟他自己当年进黄埔也用了同一招,管他真假,先把热血青年的人设卖出去再讲。

胡宗南在每个人的名字上都画了圈,大多数画一个圈,少数画两个圈,至多三个圈,唯独熊向晖的名字上画了四个圈。

老板直聘,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。

熊向晖在面试前,准备了很多东西,从穿着打扮到熟悉的内容,都有准备。

甚至就连熊向晖出现在胡宗南面前,都是一种准备。

周恩来熟悉国民党,熟悉胡宗南,他知道老蒋最信任两个人,一个是黄埔系的胡宗南,另一个是非黄埔系的陈诚。

在延安的时候,周恩来跟斯诺讲,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,比陈诚出色,内心爱国,倾向抗日。

这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,在他身上搞投资,应该不会赔。

胡宗南这个人确实会做人,周恩来欣赏他,蒋介石重用他,西安事变期间宋子文还想让胡宗南接替何应钦当军政部长。

可见,不管哪方的人,都很看重胡宗南。

后来听说胡宗南部在淞沪会战损失很大,在长沙组织去胡宗南部的服务团。

周恩来便立马给下面的人下命令,找一个出身名门望族,年纪轻轻、仪表不俗,公开的政治面目不左不右,记忆力较强,知识面广,既懂一些马列主义又看过孙中山著作,为人肯动脑子,比较细心的人,去应聘服务团。

这些特点,都是周恩来为胡宗南量身定制的,保管他一看到就喜欢的不得了。

后来负责执行的蒋南翔找到了熊向晖,让他去。

胡宗南一看到熊向晖,就对他产生了良好印象,充分证明了周恩来设置了一个好局。

你以为的天赐良缘,往往都是他人精心准备的结果。

04

胡宗南这个人非常善于笼络人心。

他确定熊向晖是一个值得培养的人才后,对他可是精心呵护,不仅对他本人嘘寒问暖,还专门把熊向晖的父母接过来,做他父母的工作。

在获得熊向晖家人的支持后,胡宗南又找了一次熊向晖,决定给他镀镀金,把他送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。

这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就是黄埔军校,原来在南京,抗战后迁到成都,还在各地建立了一些分校。

左一熊向晖,左二胡宗南

每所分校的校长都是老蒋兼任,在国民党内部,还没有哪个敢跟老蒋抢夺“校长”的专属头衔。

胡宗南先把熊向晖塞入军校,变成黄埔大家庭的一员,这不是随便之举,这是某种潜规则的体现。

那个时候,黄埔毕业的军官,就是比东北讲武堂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、云南讲武堂这些学校毕业的,更有前途。

甚至在红军内部也有这样的现象,一方面军一军一师出身的人,在升迁方面,就是比其他部队出身的人更容易。

这个现象,是值得注意的。

人人都反对派系,但人人都在抱团取暖。

一个人有三种出身,家庭出身、学校出身、公司出身。

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好,但是考入好学校,也就等同于某得了一个好出身。

如果你的家庭和学校都不好,最后进入了一个好公司,也算提升了自己的出身。

为啥不管啥样的组织,不管初心如何,最后都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些派系呢?

这其实是一种社会规律的体现。

就好比汉朝开国元勋基本都来自沛县。

不是刘邦不想重用全天下的才人,问题是刘邦也是一个普通人,他的社交半径是有限的,他能认识的人,就这么多。

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,他无法认识了解所有的人。

换句话讲,这是有成本限制的。

正如每个人都会做自认为正确的事,每个人也只会用自己熟悉了解的人。

一个人你都不了解,他有什么样的才能和缺点,你全都不清楚,你怎么敢用?

没有人敢用你的。

建立信任,是需要高额成本的,你不解决他人认识你的成本,就是给自己的前途制造障碍。

或者是自己认可的人背书的人,比如刘邦信任萧何,才愿意给韩信机会。

另一方面,某个组织出来的人,如果有机会的话,就是愿意先给同组织的人。

大家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,他牛,就等于我也牛,花花桥子人抬人,报团取暖排斥其他人,这是一种社会本能。

发迹的第一关卡,不是有能力,而是让老板看到你。

有些工作就是很难出成绩,比如客服,不管你受了多大委屈,老板都看不到。

人家都看不到你哪里优秀,论功行赏的时候,自然想不到多给你一份。

很多时候,不是公不公平的事,往往是人性在发挥作用。

05

胡宗南这个人就非常懂人性,是个收买人心的高手。

1935年的时候,胡宗南驻军甘肃,他部下有个团级军官张灵甫,回西安探亲的时候,怀疑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子了,竟然直接开枪打死了妻子。

这个事闹得很大,舆论都在关注这个事,都闹到了宋美龄那里。

公安局来抓张灵甫的时候,胡宗南拒不交人。

最后宋美龄把这个事捅到了蒋介石那里,蒋介石亲自过问,让胡宗南交人。

哪怕是老蒋亲自过问了,胡宗南还是钻空子,要释放张灵甫。

在交人的时候,胡宗南不派车送张灵甫去警察局,而是给了他一大笔路费,让他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去南京,其实就是有意放他。

张灵甫没有逃跑,但记下了这个人情,誓死效忠胡宗南。

还有一个叫徐保的团长,这个人是个赌徒,一次他到师部领取了全团的军饷,却跑到赌场,一夜之间,输得精光,第二天跑回团部,差点被枪毙。

胡宗南知道这个事后,把徐保找来,问他:“古来名将,谁是赌棍出身?你答复!”

徐保答不上来,胡宗南就让他站着想答案。

大半天后,胡宗南办事回来,见徐保还站着,就呵斥他:“答不出来吗?没有用的东西!去,向经理处再领全团一个月的军饷,下次不得胡来!”

胡宗南恩威并施,收了徐保的人心,后来徐保官至整编师师长,在西府战役中,死守宝鸡阵亡。

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

就包括熊向晖,他也受过胡宗南很多恩惠,内战开打后,胡宗南还安排他去美国读书深造,给了他很多机会。

哪怕解放战争胜利后,熊向晖提到胡宗南时,语言中也有感激之情。

但胡宗南的这一套,搞不定有大才的人,只能搞定一些水平一般的将领,这也是他的部队屡次打败仗的原因之一。

周恩来毕竟算是胡宗南的老师,段位要比胡宗南高不少,一个熊向晖就把胡宗南吃得死死的。

周恩来和熊向晖

熊向晖从军校出来后,就被胡宗南收为自己的侍从副官、机要秘书、

胡宗南非常信任熊向晖。

据熊向晖自己讲,进入部队后,胡宗南也用过很多办法考察过自己,但获得胡宗南的信任,靠的是无心之举。

胡宗南跟戴笠是老友,二人关系非常好,所以他对特务那一套很熟悉,每次出行的时候都非常谨慎,为了避免惹人耳目,胡宗南经常是带几个人就出门了,不让人知道。

一次出行的时候,他只带了二个人,其中就包括熊向晖。

夜里,胡宗南一行在一个村里住宿,半夜的时候,胡宗南看到熊向晖还在为自己值守,非常感动。

至此之后,对熊向晖再无怀疑,引为心腹。

1943年2月,驻兰州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,以绝密件向胡宗南及该战区所属驻宁夏的马鸿逵、驻青海的马步芳,下达经蒋介石亲自审定的《对陕北奸区作战计划》。

指令有关部队“于现地掩蔽,作攻势防御”,“转取攻势”时,“先迅速收复囊形地带”,进而“收复陕北地区”。

1943年5月,共产国际解散,一接到这个消息,老蒋立马命令胡宗南准备进攻延安。

结果这个绝密消息,被熊向晖传递出去了,胡宗南那边刚准备动手,朱老总就给胡宗南发了电报,直接捅破了这个事。

就连朱老总发来的电报,都是熊向晖亲手送给胡宗南的。

看到这个电报后,胡宗南立马反应过来,有人泄秘。

随后照常询问熊向晖的意见,熊向晖回答的很干脆,首先要查明是谁泄密,并建议胡宗南指定专人,讲所有接触过这些消息的人,都列入考察名单,包括熊向晖在内。

但当晚,胡宗南就让熊向晖继续参加一个高级会议,可见胡宗南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泄密的人是熊向晖。

最后查到两伙背锅侠。

西安劳动营的一个处长,曾召集9人开会,通过了一个文件,说是要让中共随共产国际解散而解散。

随后,中央社西安办事处的人员,趁着西安文化团队开会,还给教员发电报,让他趁着共产国际解散之际,取消边区割据,解散组织。

蒋介石早就有言在先,不允许内部过多讨论共产国际。

所以胡宗南认为特务就藏在这两帮人中间,让特务机构把这些人都抓起来了。

这帮人原本是想拍马屁,彰显自己对党国的忠心。

结果马屁拍在了马蹄上,给自己整够呛。

06

胡宗南准备大军围剿延安的事被捅破了,在重庆的周恩来等人,立马赶往延安处理后续事情。

胡宗南盛情招待了周恩来一行,临走的时候,胡宗南让熊向晖代表他送周恩来回去。

汽车启动的时候,胡宗南还向周恩来行注目礼。

到了周恩来住处的时候,跟熊向晖说,他有些东西要送给胡宗南,让他跟着自己来取一下,跟熊向晖握手的时候,故意用左手握了熊向晖的右手,还看了一眼司机,暗示要跟熊向晖谈话。

二人随后来到院子东侧的一个小屋。

一进屋,周恩来就握住了熊向晖的手,说到:“这几年,你幸苦了。”

熊向晖听后,不禁流泪。

周恩来轻声跟他讲:“要忍住。”

随后,周恩来详细询问了胡宗南的政治倾向,问了他对抗日和对反共的态度。

谈话尾声时,周恩来交待他:“对党要忠诚,对敌要狡猾,有所为,有所不为,抓大不抓下,注意战略动向,主要着眼保卫党中央。”

最后,周恩来再次紧握熊向晖双手,说:

“我不送你,胜利后再见。”

胡宗南跟军统的关系很密切,熊向晖回去后,军统西安站给胡宗南送来了一个综合报告,上面详细记录了周恩来在西安活动的一切细节,谁跟着他回住处了。

汽车停了多久,几点几分进,几点几分出,去的时候有什么东西,出来的时候有什么东西,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
这就是龙潭虎穴,错一步就有性命之忧。

1947年,胡宗南再一次调兵准备进攻延安,当时熊向晖在胡宗南的安排下正准备出国留学。

胡宗南为了给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,多储备点人手,增选了16位30岁左右的大学生去美国学习,后龙潭三杰,熊向晖、陈忠经和申健全都在内。

当时,因为这个事,他们还向组织打过报告,问要不要去。

组织答复,要去。

胡宗南花钱帮我们培养人才,不去白不去。

1947年,熊向晖原本已经在上海了,就准备跟新婚妻子登船去美国了,却被胡宗南紧急叫了回来。

原因是胡宗南谁也不信,只信熊向晖。

让他帮自己写攻占延后后的施政纲领,而熊向晖自然也就获悉了胡宗南进攻延安的详细部署,再一次把绝密消息传递给了延安。

后来熊向晖去了美国,几乎是同时间,军统依靠美国最先进的探听装置,破获了我党在北方的情报组织,还抓到了主要负责人王石坚,导致熊向晖的身份暴露。

(王石坚的问题很复杂,他被捕后,上面为了他专开过好几次会,讨论他究竟有没有叛变,始终没有定性。)

当军统查获这一消息后,胡宗南吓得不行,不敢把这个消息报上去,要求军统把这个事压下来,不要告诉蒋介石。

1949年4月,南京解放,熊向晖也取得了硕士学位回国。

7月,学成归来的熊向晖转辗多地,终于在北京见到了周恩来。

周恩来非常高兴,握着熊向晖的手说:

“终于在胜利以后见面了。”





Powered by 高德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