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高德娱乐 > 最新动态 >
聂耳:风云儿女多壮志,一曲旋律天下知
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33    点击次数:67

聂耳(1912~1935):云南玉溪人。原名守信,字子义(亦作紫艺)。1933年开始为 、戏剧作曲。1933年,由田汉介绍加入 。1935年为电影《风云儿女》创作的主题歌——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后被定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》。他开辟了中国 的道路,是 革命音乐先驱。1935年7月17日,在日本神奈川县滕泽市鹄沼海滨溺水身亡,年仅23岁。

云南会馆“北漂”,游遍天桥学艺

1932年8月11日12时30分,手提小提琴盒子的聂耳,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,走出北平火车站,乘一辆洋车,来到宣武门外校场头条7号的云南会馆,住在会馆1号房间。

到达北平的当晚,年轻好动的聂耳就和同乡游览了中山公园,晚上10点才回到云南会馆。自此一发不可收拾,20多天里,他的脚步遍及北海、中南海、万牲园(今动物园)、香山……

聂耳不是来北平游览的,而是求学来了。到云南会馆的第3天,他就用破木板做了一个乐谱架,搁在箱子上面,放上琴谱,拉起了基础练习。小屋又黑又潮,蚊子很多,每天他的脸上、脖子上和手臂上,都有十来处蚊子叮咬的红痕。实在没有办法,他就到庭院的槐树下练琴。

9月中旬,聂耳报考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。在“党义”试题中,他写了《国难期中研究艺术的学生之责任》;在“国文试题”中,他写了《各自理想的精神之寄托》。充满抗日救亡思想的聂耳,他的答案自然不和国民党考官的胃口,结果名落孙山。

但聂耳没有灰心,他找到在北平的俄国著名提琴教授、曾经教过冼星海的托洛夫学习。由于聂耳实在负不起高昂的学费,只上了四次课,就退学了。告别的时候,托洛夫惋惜地对聂耳说:“你是一个顶聪明的孩子,你将来的提琴会拉得不错的。”

除了学习小提琴外,聂耳还几次到天桥,去听民间艺人的演唱,观看富连成班的演出。在天桥“充满了工人们、车夫、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”的环境中, 聂耳聆听劳动者的心声。他从下层苦难艺人身上吸收营养,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。普通北平老百姓誓死不愿做亡国奴的呼声,深深地感染了聂耳,让他振奋,给他激情。

十字街头演出,宣传抗日救亡

在北平期间,经上海剧联的介绍,聂耳结识了北平许多左翼戏剧家和音乐家,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,宣传抗日救亡,成为北平剧联的活跃分子。

1932年10月28日晚,聂耳与北平剧联的领导宋之的、于伶等人,参加清华大学毕业同学会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的演出。

清华大礼堂内,挤满了学生,气氛热烈,群情激昂。在老志诚的钢琴伴奏下,聂耳用小提琴拉起《国际歌》。《国际歌》的旋律,吓坏了晚会的主持人。他赶忙把聂耳拉回幕后,请他不要演奏这样的曲子。当聂耳重新回到舞台上时,《国际歌》雄浑有力的旋律又在礼堂中回响,所有的人都激动地站立起来,悲壮的乐曲冲出礼堂,飞向天穹。

在北平的十字街头,聂耳唱起曲调委婉的云南民歌。歌声使过往的行人停下了脚步,人越聚越多。这时,只见一个东北老大娘,衣衫褴褛,坐在地上呼天抢地地哭起来。边哭边控诉日本鬼子的罪行。哀怨凄惨的哭声,使在场的中国人怒火满腔。突然,一个身着长衫、留着小胡子的“汉奸”,追逐一个中国姑娘。观看的人们再也无法沉默,“打倒日本鬼子!”“打倒汉奸”的口号声响成一片。原来,这是聂耳和剧联的同志们上演的街头活报剧。等到国民党警察闻讯赶来,大家一哄而散,又到下一个街头演出去了。

和北平剧联同志们一起战斗,使聂耳政治上进步很快,越来越成熟了。他向剧联领导于伶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。北平剧联地下党组织认为:聂耳已基本具备了入党条件。但考虑到他在北平没有固定职业,将很快离开北平回到上海,就没有为他办理入党手续。

11月的北平,已是寒风呼啸、雪花纷飞,聂耳的寒衣还在上海的当铺里。11月6日,云南老乡为他凑齐了路费,聂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北平。

虽然聂耳在北平只住了3个多月,但他的生命经受了一次洗礼。他把“泛滥洋溢的热情与兴趣,汇注入巨流的界堤。”

上海风云儿女,创作不朽旋律

聂耳离开北平时,于伶让他带给上海剧联党组织三份材料:一是北平剧联一年来的工作报告;二是聂耳的入党申请及党组织的意见;三是聂耳在北平工作情况的介绍。

1933年初,经田汉介绍,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
“电通”公司请田汉写一个电影剧本。田汉先交了个剧本梗概,“写在旧式十行红格纸上,约十余页”,名叫《的再生》。1935年2月,田汉不幸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。“电通”公司为了尽快开拍,决定请人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。征得田汉同意,影片改名《风云儿女》。

电影的主题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田汉就“写在稿纸最后一页”,原来准备把主题歌写得比较长,因为没有时间,写完两节就丢下了,之后他就被捕了。

1935年4月,传来了国民党当局要逮捕聂耳的消息。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个年轻有为的战士,批准让他先到日本暂避一个时期后,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。

正准备去日本的聂耳,得知《风云儿女》有首主题歌要写,就主动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,表示到日本以后,歌谱稿会尽快寄回上海,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。

聂耳很快就从日本寄回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歌谱,由贺绿汀请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乐曲指挥、苏联作曲家阿龙·阿甫夏洛莫夫配器,不久就在影片《风云儿女》中使用了。

不幸的是,《风云儿女》上映前后,1935年7月17日,聂耳在日本滕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。他没有看到电影《风云儿女》,也没有听到合成后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

用年轻生命谱写,传遍全球的旋律

随着电影的公映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很快传遍了全球。1936年,被迫流亡国外的刘良模把这首歌带到了美国。著名黑人歌王保罗·罗伯逊最早在美国演唱了这首歌,并灌制了唱片,将它改名为《起来》。从此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也在国外唱响了。

陶行知先生在埃及金字塔下,听人唱起过这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歌;梁思成先生在美国讲学时,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十来岁的美国孩子,边骑自行车边吹口哨,吹的就是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

聂耳的生命在23岁就画上了休止符。但是,他的生命又是永恒的,聂耳的生命已经融入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的旋律中。

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,响彻华夏大地,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,最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。





Powered by 高德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